学期快结束时,听说暑假要参加上海市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我兴奋了很长时间。因为这对我来说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
7月9日,我满怀着热情和憧憬来到了区政府大楼,想到自己将要在政府机关工作了还颇有点神气呢!可是一签到才得知自己分配在五里桥街道,一听“街道”,我的激情立刻减半——街道不都是大叔大妈去的地方吗,在那里工作会有什么意思啊?尽管这样我还是带着剩下一半的热情随组织部的老师走进了五里桥街道的宣教科。
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和谐充实的工作内容,还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年轻的身影……这和我想象中杂乱闲散,“老龄化”严重的街道完全不同。出乎意料的美好印象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经老师介绍,我了解到五里桥街道位于黄浦江南岸,以斜土路、瑞金南路、制造局路为界,辖区面积3.094平方公里,2010年上海世博会企业展馆规划用地0.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万余人,现有19个居委会。五里桥街道是上海市首批文明社区之一,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地。近年来随着市政建设和城区发展,社区环境不断改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各类生活设施齐全,社会救助和保障到位,社区民间组织发育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居委会民主自治及社区组织、制度建设等工作,公众参与度较高,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荣誉。荣获了全国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上海市先进街道办事处、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上海市文明社区、上海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优秀社区等诸多荣誉称号。这一段时间五里街道正在开展“五里桥——连心桥”主题实践活动。按照社区党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总要求,“连心桥”工程从服务民生,推进世博,凝聚群众,提升品质,促进和谐五方面的内容开展。并运用各种好的实践方法,切实有效的加强和群众之间的联系,为街道群众服务好,关心好。与此同时,配合搞好卢湾区搞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也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正中之中,各部门都在为“创城”积极发挥着职能,而宣教科作为街道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任务更加繁重。想到自己不仅有事可做,还会有充分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作用,不禁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对于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我早就有所心理准备,虽然这意味着不能在假期里美美地睡懒觉,不能随心所欲地吃上可口的早餐,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样的约束使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正常、健康。为了不迟到,我必须每天七点半前起床,八点之前出门才能赶上按时到达的公交汽车。于是,早上的闹钟击碎了我的一个又一个美梦。迅速地从床上弹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洗漱和早餐(有时来不及就带在路上吃),便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说到太阳,自然不能不说上海的天气。作为出生在北方沿海城市的我,尽管早就对上海夏天难耐有所耳闻,但始终没有机会亲身经历过,以往的假期都是边在家乡吹着凉爽的海风便在电话里听上海的同学抱怨热得没法出门。这次听说我要留在上海过夏天,而且是住在没有空调的学生寝室里过夏天,朋友们沉重地拍拍我“这次你有得受了”,起初我很不屑,心想:能有多热啊?我又不是个怕热的人,怎么会捱不过来呢?这种过分自信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事实的纠正——刚好今年的上海又赶上了几年来7月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在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天里出门真是件挺折磨人的事。出门还没走到车站全身就湿透了,等到挤上公交车时,汗水把头发都浸湿了。不过最无奈的还是等了半天车,好不容易来一辆竟愣是挤不上,虽然不是到公司打卡上班,但最起码的纪律还是应该遵守的,于是只能第二天把闹钟再拨早一点点……
渐渐适应了上班族的生活,也开始喜欢上这样有规律的生活。早上出门的时候开始戴上耳机边听广播边挤公车,这样心情便好了很多;为了防晒开始记得涂防晒霜记得戴遮阳伞,这些从前在家时妈妈常常提醒的事情现在成为了自觉;下班路上开始给自己买各种各样的水果补充营养,即便过去很少去菜市场,都是妈妈洗好后直接端到眼前……第一次不在家里过暑假,我发现自己长大了很多,我喜欢这样在磨练中不断成长,成熟的自己。相信下个寒假回到家里一定也会让爸妈感到欣慰 的。
在宣教科挂职的半个月,基本了解了宣教科的日常工作,更被这里的老师们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所折服。年纪长一些的老师经验足,认真沉稳;年轻的老师们思路新,热情富有活力。我在这里也从细微之处学了不少学问——接打电话是在办公室里最常会遇到的了。平时说话语速过快的我总喜欢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话说完,可是在街道办公室就不一样了。电话另一端的大都是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与他们交流必须用缓慢的语速亲切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居民对我们的街道有好感,才能在街道与居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这不是办公室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影响了我,使我在不知不觉间提高了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半个月后的一天,沈娟老师安排我到社区文化中心区,因为那里不仅与我的专业关系更为密切,也可以由更多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样的好机会当然难得,作为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舞台,剧团,演出,文艺节目……这些是我们常常接触的。可“社区文化中心”对我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这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老百姓当中能有多少人乐意参与到这里呢?社区文化中心会有人气吗?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我走进了五里桥社区文化中心。
位于瞿溪路的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总使用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为六个楼层, 于2004年底正式向社区群众开放,是首批示范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集图书、健身、休闲、网络在线、展示、演艺为一体,是政府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成为社区建设新的亮点。中心设有多功能厅、展示厅、各类培训教室、健身房、舞蹈房、体能测试室、东方信息苑等设施,涵盖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中心常设电脑、英语、声乐等培训班,活跃着50余支群众文艺团队。俱乐部的孙玲老师一边带我参观各个活动室,一边耐心、详细地介绍着文化中心的活动情况。不时可以看到活跃在文化中心的各个年龄层的居民们的身影,有的是越剧队的爷爷奶奶们在认真投入的表演,有的是刚刚从有氧健身房锻炼出来的大汗淋漓的中青年,还有在家长陪同下在亲子园里尽情玩耍的小朋友,大家穿梭于不同的活动室,乐在其中。从他们脸上的笑容足以看出这里的确是五里桥居民的乐园。
为了迎接世博会的召开,文化中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其中。“迎世博600天”五里桥社区文艺团队创作节目展演就在积极筹备当中,我作为初稿审查者,也从社区居民自发组成的文艺团队中学习了大量了实践经验。在学校里虽然学得东西相对专业,但并不一定实用,要搞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我在这里学到的宝贵经验。的确,我们学习的专业终究是要投入到实践中的,如果紧紧抱着“学院派”的理论不放,是没办法和实际生活接轨的。群众自发创作的小品,表演唱虽然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不够尽善尽美,但正是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最平实的语言,最普通的小事来反映五里桥社区居民迎世博的热情和决心。
短短45天的挂职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不管是宣教科还是社区文化中心,都给我在这个夏天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管毕业后会否真正踏上公务员的工作岗位,这份经历都是一生受用的。我知道,终点过后我面对的又将是新的起点。我想我会带着这个夏天的收获和对自己更高的要求,重新出发,继续成长。
(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导05 郝甜
挂职单位:五里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