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年,美国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一门叫“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年轻的泰勒·本-
泰勒的传奇人生
泰勒博士的传奇始于2002年,那时,他第一次在哈佛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两名中途退课。第二年,选修泰勒课程的学生总数达到了380人。接下来的一个学期,这一数字增长到了850,这也让“积极心理学”超过哈佛的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成了哈佛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泰勒说自己不快乐了30年。他曾是哈佛的优秀生,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引起泰勒对积极心理学兴趣是当他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来说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他受益匪浅,于是决定做一名教师。
泰勒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会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如今很多课程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人们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泰勒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中心思想
A 幸福=快乐+意义
泰勒博士的幸福课一开始就给“幸福”下了定义——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泰勒说,“我是否幸福?”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暗示着对幸福的两极看法,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但实际上,与其问自己是否幸福,不如去探求一个更有帮助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更幸福?比如,我现在要比五年前幸福,五年后的今天能比现在更幸福。
B 幸福是“减法”
我们一向认为,只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努力和超越自己,心灵就会得到成长;只有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才能使我们感到充实和快乐。但泰勒博士告诉我们:一个增强我们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和减少不得不做的事,同时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
C 你是哪一型“汉堡”
泰勒博士声称自己在吃汉堡包的时候发现了四种人生的模式:享乐主义型注重眼前的快乐,不为任何可能发生的负面后果担忧,是“现在”的奴隶。忙碌奔波型追求未来的目标,不由自主的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是“未来”的奴隶。虚无主义型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是“过去”的奴隶。幸福型汉堡则是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
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一个很常见的误解是把目标的实现等同于幸福,其实这只是一种“幸福的假象”。其实除了实现目标外,朝目标迈进的每一刻都应该感受到幸福,我们应该享受到人生的每一个旅程,而不是目标实现的那一刻。
D 学习可以是快乐的
老师和家长从小就教育我们,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他们并没有让我们明白,学习本来就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泰勒说,所有的教育者——父母
E 怎样找一份幸福的工作
怎样才能找到一份能带来幸福感的工作?泰勒主张,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什么带给我意义?什么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要注意顺序,这三个问题答案的交集,就是最能让你感到幸福的工作。要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对工作的认可有时候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课外读物
《尊重你的愤怒》(美)贝弗莉·恩格尔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11月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情绪,不能察觉自身的愤怒、无法以直接的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会使怒火变成破坏人生、毁掉生活的力量。本书展示如何运用愤怒来改善生活,而不会让愤怒成为魔鬼。书中既有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也有改变愤怒方式的积极行动步骤。
10条幸福小贴士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学会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