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一位特殊的客人携着一包文件,在有关部门同志陪同下来到学院宣传部。她,就是已故老院长熊佛西的外孙女蒋小千。当听说学校要在佛西楼二楼为她外祖父建立纪念馆时,她和母亲熊小泓(上海市政协干部)非常激动,当即表示“要为之出力”。这不,熊老的亲笔字画、手稿等珍贵文物毫无保留地拿出。看着姑姑一家如此热情,在一旁的熊老孙子、我校研究生熊梦楚也拿出了爷爷当年的一个小笔记本,上面记载着熊老当年的教学笔记和郭沫若、沈雁冰、艾青等文艺界著名人士的通讯地址……
《熊佛西纪念馆》是我校党政领导为了贯彻“以评促建”的原则,进一步挖掘学校60年办学特色的传统资源、追寻“大戏剧教育观”的源头而筹建的。馆址定在佛西楼二楼,展览内容主要以熊老自1945年创办初期至1965年去世这一段时间为主线,用一些珍贵的照片、文物等素材,讲述了我校经过了以熊佛西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教育家的辛勤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重点突出了1949年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学校获得新生、熊老作为院长建立了以斯坦尼拉夫斯基现实主义表演理论为基础教学体系的过程。引进原苏联专家,邀请周信芳、盖叫天、俞振飞、周谷城、李健吾等艺术和学术大师来我校讲课,在党委领导下成功地创作了轰动全国的《年青的一代》、培养了第一位“百花奖”演员祝希娟和西藏少数民族表演班学员……熊老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的一生,是上戏人艰苦卓越、在中国开创艺术教育新局面的象征;是我校办学特色“大戏剧教育观”形成发展的缩影;是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面旗帜!
根据目前的设想,展览馆有三大板块组成:一是图片展示,二是有五六个柜子的实物展示,三是熊老当年办公室按1:1比例的现场展示。其中,办公室展示是学校第一次、也最具影响的展示。在当年熊老工作时用过的实物环境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熊老海纳百川的治学理念、一丝不苟的工作品格和红红火火的育人情怀……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得知学校要为熊老建立纪念馆时,欣然挥毫题词。瞻仰了杜宣先生手书的佛西楼牌,跨进了王元化先生题词的熊老纪念馆,流连忘返的上戏人将在这里起步、去进一步创造明天的辉煌。
在宣传部的协调下,戏文系、舞美系和总务处、基建处的相关老师、干部齐心协力,克服了资料不齐、时间紧张等困难,在包括熊老亲属等所有热心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展览馆。相信10多天后,上戏迷人的校园内又增加了一处弘扬传统文化、彰现育人精神的美丽空间!
(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