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我国在当前的艺术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盲区。过度的重视专业技能,忽视德育工作、文化素质,甚至是避而不谈,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导致艺术院校的学生未能及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肩负起生产、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使命。
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政课”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而因为这门课程比较注重理论学习,又一贯以“说教”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传统的学习方法无法较好的和现实生活实现沟通,因此,很多学生都把“思政课”视作为枯燥的课程。
如何赋予“思政课”以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当代马克思理论,如何沟通理论和现实,让理论成为大学生思考的有力武器,帮助大学生解读当前社会的各项问题,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当我阅读了由院宣传部、公教部编辑出版的《求索上戏园――大学生两课文集》之后,这个问题便在心中找到了答案。在这册十万余字的论文集中,学生们分别从学习理论心得、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艺术创作、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人生修养六个方面进行生动的阐述,深刻的论证了在新时期,大学生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和肩负的社会重任。在近70篇的研究论文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分别从自己所学专业出发,以周边的生活为着眼点,理论联系实际,大到谈论文艺工作者的社会使命意识,谈论学习哲学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探讨戏剧表演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功能,小到讨论先进文化建设与舞美设计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涉及了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就业话题,谈论艺术类学生素质与就业的挑战等等。
大学生们纷纷发表对思政课学习的心得体会,这种畅所欲言也极大地鼓励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双向沟通,对于老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认知,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上戏的实践证明,青年大学生需要理论的滋养,只要精心策划,政治理论课可以成为最精彩、最富有吸引力的课程。上戏的“思政课”教育就没有只停留在简单的讲和说上,而是更多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让学生用“我写我议”的方式,鼓励他们以“启发式、疏导式、讨论式、直观式”的方式调动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最终落实文字,用书面结集的方式将这些思想的火花固化下来,以飨更多的读者和青年人,这种经验在探索大学思政课教育方式方法的今天尤其值得高校推广。
(一 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