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专家

韩生
韩生,教授、博导,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院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演艺虚拟空间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舞台美术创作与教学。主要设计作品:话剧《大桥》、越剧《家》、《蝴蝶梦》、赣剧《牡丹亭》,舞剧《四季》、电影《兰陵王》美术设计,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舞美总设计,2001中国APEC会议文艺演出美术总设计,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工作。出版《舞台设计的创意和表现》、《数字演出艺术创作实验》、《情景展览剧“岁月1978”创作实录》等。曾获文化部第二届、第四届“文华舞台美术奖”,中国话剧舞台美术“金狮奖”,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展览会“设计大奖”,“宝钢艺术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北京奥运会工作荣誉奖”,先后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讲座题目:《新媒体演艺互动创作平台建设》
讲座题目:《新媒体演艺互动创作平台建设》

尼古拉斯·巴特
尼古拉斯·巴特,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成员,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剑桥大学,他导演了《马洛协会》和《ADC》,并当选为校演员协会的主席。大学毕业后他又做过演员、舞台监督和剧场电工,后来他获得了ABC电视台剧院的导演培训奖学金,在莱彻斯特凤凰剧院工作了两年。他曾担任林肯皇家剧院的导演,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艺术副总监,伊普斯威奇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大英艺术理事会戏剧助理署长,他还曾担任了十年的独角兽儿童剧院和伦敦艺术剧院的艺术总监,荣获了导演和制作的多项大奖。1988年他加入了皇家艺术学院,先后担任表演课程总监和副校长职务。他曾是皇家艺术学院1993年至2007年的院长。他现在是东京桐朋音乐戏剧学院的客座教授。在他的自由职业生涯中,他已经在《伦敦西区》和《边缘》中担任导演。他还在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大剧院、伯明翰代表处和其他一些地区剧团导演过作品。在英国之外,他还在东京担任导演,并曾是洛杉矶城市议会和塞缪尔高德温基金会的儿童戏剧顾问,目前为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导演系“海外名师”。
讲座题目:《为什么我们需要导演》(Why do we need directors)
讲座题目:《为什么我们需要导演》(Why do we need directors)

季国平
季国平,戏剧学者,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研究员。
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中国戏剧史、当代戏剧以及传记文学的写作,出版有《元杂剧发展史》、《宋明理学与戏曲》、《汤显祖小品》、《毛泽东与郭沫若》等专着多部。近年来,在从事文艺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关注和研究当代戏剧的创作和发展,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戏剧》、《剧本》月刊等报刊发表大量当代戏剧评论和研究文章。曾策划和组织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多项大型文艺活动,如中国职工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第31届世界戏剧节、国际剧协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等。出任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剧本奖等评委或主任。
讲座题目:《中国戏曲,拿什么赢得未来》
学术研究主要涉及中国戏剧史、当代戏剧以及传记文学的写作,出版有《元杂剧发展史》、《宋明理学与戏曲》、《汤显祖小品》、《毛泽东与郭沫若》等专着多部。近年来,在从事文艺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关注和研究当代戏剧的创作和发展,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戏剧》、《剧本》月刊等报刊发表大量当代戏剧评论和研究文章。曾策划和组织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多项大型文艺活动,如中国职工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第31届世界戏剧节、国际剧协第33届世界代表大会等。出任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剧本奖等评委或主任。
讲座题目:《中国戏曲,拿什么赢得未来》

李前宽
李前宽,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 1980 年开始独立执导影片,影片有《佩剑将军》、《甜女》、《黄河之滨》、《逃犯》、《田野又是青纱帐》、《鬼仙沟》、《开国大典》(上、下集)、《决战之后》(上、下集)、《重庆谈判》(上、下集)、《七七事变》(上、下集)、《金戈铁马》、《红盖头》、《世纪之梦》、《旭日惊雷》等以及大型电视连续剧《明月出天山》( 16 集)、《抗美援朝》( 33 集)、《朱元璋》( 50 集)《苍天圣土》(40集)等。曾荣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多次荣获“华表奖”优秀影片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还获得长春电影节“金鹿杯”、上海“永乐杯”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以及反法西斯“长城杯”优秀影片奖。先后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常委、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李前宽是首批国务院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曾获吉林省劳动模范、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广电部和劳动人事部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还获得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世纪金奖”.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嘉奖。
讲座题目:《电影人对历史的担当--一个导演的画外音》
讲座题目:《电影人对历史的担当--一个导演的画外音》

刘恒
刘恒,本名刘冠军。1954年生人。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计有小说《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黑的雪》《苍河白日梦》等;电影及电视剧剧本《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云水谣》《集结号》《金陵十三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话剧及歌剧剧本《窝头会馆》《山村女教师》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部分小说及影视作品获得国内及国际的重要奖项。现任北京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讲座题目:《资源的利用与使用》
讲座题目:《资源的利用与使用》

刘锦云
刘锦云,笔名锦云,着有《狗儿爷涅盘》、《阮玲玉》、《风月无边》、《神荼郁垒》等20余部剧作。多次获国家奖项。作品被被译成英、德、日、韩等文字。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剧协顾问。
讲座题目:《一个剧作者的思考》
讲座题目:《一个剧作者的思考》

濮存昕
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1977年入空政话剧团,师从王贵导演,在《周郎拜帅》饰周瑜,《WM·我们》中饰鸠山。1986年,因饰过周瑜,经北京人艺导演蓝天野力荐,借到人艺排演《秦皇父子》饰公子扶苏。1987年正式掉入北京人艺任演员。至今排演过三十于部话剧。自90年代至今,参加林兆华工作室的新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哈姆雷特1990》、《刺客》、《说客》、《建筑大师》、《伊凡诺夫》。
电影经历主要有:田壮壮导演的《兰风筝》(1992年)、夏刚导演的《与往事干杯》(1994年)、陈家林导演的《一轮明月》(2004年)、丁荫楠导演的《鲁迅》(2005年)、顾长卫导演的《最爱》(2010年)。
电视剧主要经历有:《英雄无悔》(1995年)、《来来往往》(1997年)、《光荣之旅》(1999年)、《推拿》(2012年)。
获奖情况:两次梅花奖、两次文华奖、电视金鹰奖(2012)、电影华表奖(2006)。
出书情况:《演员濮存昕》(2002)、《我知道光在哪里》(2008)。
讲座题目:《表演的禅意》
电影经历主要有:田壮壮导演的《兰风筝》(1992年)、夏刚导演的《与往事干杯》(1994年)、陈家林导演的《一轮明月》(2004年)、丁荫楠导演的《鲁迅》(2005年)、顾长卫导演的《最爱》(2010年)。
电视剧主要经历有:《英雄无悔》(1995年)、《来来往往》(1997年)、《光荣之旅》(1999年)、《推拿》(2012年)。
获奖情况:两次梅花奖、两次文华奖、电视金鹰奖(2012)、电影华表奖(2006)。
出书情况:《演员濮存昕》(2002)、《我知道光在哪里》(2008)。
讲座题目:《表演的禅意》

尚长荣
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尚小云第三子,中国戏剧梅花大奖首位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曾三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和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以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被誉为 “世界戏剧大使”荣誉称号。
尚长荣受家庭艺术熏陶,五岁登台出演,缘于师调及严父督导,扎实地继承了京剧花脸艺术“唱、念、做、打”的各项技艺,深得“发于内而形于外”表演精髓。常演的传统剧目有《连环套》、《取洛阳》、《黑旋风》、《飞虎山》、《牛皋下书》等。在以《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为代表的新创剧目中,尚长荣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他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获得第一、三届、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被誉为戏曲舞台上的“尚长荣三部曲”.
尚长荣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教授、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讲座题目:《人物形象塑造,催生表演艺术--我与三位导演的合作》
尚长荣受家庭艺术熏陶,五岁登台出演,缘于师调及严父督导,扎实地继承了京剧花脸艺术“唱、念、做、打”的各项技艺,深得“发于内而形于外”表演精髓。常演的传统剧目有《连环套》、《取洛阳》、《黑旋风》、《飞虎山》、《牛皋下书》等。在以《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为代表的新创剧目中,尚长荣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他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获得第一、三届、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被誉为戏曲舞台上的“尚长荣三部曲”.
尚长荣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教授、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讲座题目:《人物形象塑造,催生表演艺术--我与三位导演的合作》

王洛勇
王洛勇,曾在美国百老汇出演经典音乐剧《西贡小姐》中的男主角:工程师,在近2500场连续的演出中,创造了百老汇上出演男主角时间最长的历史记录,被美国媒体和观众誉为“百老汇华裔第一人”!
他在百老汇着名音乐剧《花鼓歌》、话剧《蝴蝶君》、着名音乐剧《国王与我》中都扮演了男主角!在美国诸多国家艺术剧院的莎士比亚话剧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如:哈姆雷特、罗密欧、理查三世、亨利五世、凭着他出色的演技与丰富的舞台经验,多次获得美国音乐剧、戏剧和“少数民族艺术家奖”等多种表演奖项。他在国产连续电视剧担纲过《生死卧底》、《林海雪原》、《焦裕禄》、《王稼祥》、《李小龙传奇》、《神雕侠侣》、《中国维和警察》、《最后的子弹》、《拯救女兵司徒慧》,《绝杀》,在国产电影《邓小平1928》、《生死罗布泊》、《别尔克乌》,《A面B面》,和在美国好莱坞影片《龙》、《伯爵夫人》《微笑》、《兰娜的雨》、《面子》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三年前。王洛勇在国家大剧院和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的话剧《简?爱》中,成功的扮演了罗切斯特,此剧成为国家大剧院票房最好,演出时间最长的话剧!
多年来,王洛勇活跃在中美两国的戏剧、影视作品创作中,他还身兼演员、教授、导演、编剧等多种职务。目前担任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音乐剧中心的联络工作。
讲座题目: 《百老汇商业戏剧成功的原因》
他在百老汇着名音乐剧《花鼓歌》、话剧《蝴蝶君》、着名音乐剧《国王与我》中都扮演了男主角!在美国诸多国家艺术剧院的莎士比亚话剧中担任过主要角色,如:哈姆雷特、罗密欧、理查三世、亨利五世、凭着他出色的演技与丰富的舞台经验,多次获得美国音乐剧、戏剧和“少数民族艺术家奖”等多种表演奖项。他在国产连续电视剧担纲过《生死卧底》、《林海雪原》、《焦裕禄》、《王稼祥》、《李小龙传奇》、《神雕侠侣》、《中国维和警察》、《最后的子弹》、《拯救女兵司徒慧》,《绝杀》,在国产电影《邓小平1928》、《生死罗布泊》、《别尔克乌》,《A面B面》,和在美国好莱坞影片《龙》、《伯爵夫人》《微笑》、《兰娜的雨》、《面子》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三年前。王洛勇在国家大剧院和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的话剧《简?爱》中,成功的扮演了罗切斯特,此剧成为国家大剧院票房最好,演出时间最长的话剧!
多年来,王洛勇活跃在中美两国的戏剧、影视作品创作中,他还身兼演员、教授、导演、编剧等多种职务。目前担任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音乐剧中心的联络工作。
讲座题目: 《百老汇商业戏剧成功的原因》

张继刚
张继刚,中国当代着名艺术家、教育家。曾任总政歌舞团团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现任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少将警衔。教授,国家一级导演。
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获奖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代表作有:舞蹈《千手观音》、《黄土黄》等;杂技作品《肩上芭蕾--东方的天鹅》、舞剧《野斑马》、《一把酸枣》、《千手观音》等,音乐剧《白莲》、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说唱剧《解放》等,大部分作品曾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或移植上演。获国际比赛金奖11次、国内金奖50多次,多次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及国内多所文艺院团终身首席艺术指导。先后赴全国各地和世界20多个国家及地区讲学访问,曾在中宣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做过100多场专题讲座。在国家重要报刊上发表数十篇学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研究文章,着有《张继刚论艺术--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讲座题目:《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特殊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界唯一“世纪之星”称号获得者、“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获奖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残奥会开闭幕式执行总导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
代表作有:舞蹈《千手观音》、《黄土黄》等;杂技作品《肩上芭蕾--东方的天鹅》、舞剧《野斑马》、《一把酸枣》、《千手观音》等,音乐剧《白莲》、新编史诗京剧《赤壁》、说唱剧《解放》等,大部分作品曾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或移植上演。获国际比赛金奖11次、国内金奖50多次,多次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及国内多所文艺院团终身首席艺术指导。先后赴全国各地和世界20多个国家及地区讲学访问,曾在中宣部、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等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做过100多场专题讲座。在国家重要报刊上发表数十篇学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研究文章,着有《张继刚论艺术--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讲座题目:《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钟明善
钟明善,1939年生于陕西咸阳。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书学院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顾问、西安终南印社顾问、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西安交通大学文化艺术系名誉主任。
着有:《中国书法史》、《钟明善书学论集》、《谈艺录》、《钟明善书画集》、《自书楹联韵语》、《书法入门》、《行书技法》、《篆刻选》、《书法基础与欣赏》、《长卷三种》、《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意象艺术散论》、《艺林絮语》、《书法鉴赏》、《墨舞》(中央电视台拍摄艺术片)续集解说词、《三秦书法胜迹》等。
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义》、36卷本《于右任书法全集》、《行书临范》、《金文三种》、10卷本《名碑贴学习与欣赏》、5卷本《中国历代名碑帖鉴赏与临习》丛书、《书乡中国》杂志、《中小学书法教材》等。
参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词典》、《中华诗词鉴赏词典》。
1987年获教育部“全国教师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书法一等奖;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书法基础与欣赏》2002年10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被授予西安交大“教学名师”称号;2003年被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西安交大“师表奖”、“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专题报道;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书法家名人大词典》、《中华当代艺术家》、《中日当代着名书法家集萃》、《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当代书法艺术大成》、日本《91书道年鉴》等中外辞书有传。
讲座题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艺术》
着有:《中国书法史》、《钟明善书学论集》、《谈艺录》、《钟明善书画集》、《自书楹联韵语》、《书法入门》、《行书技法》、《篆刻选》、《书法基础与欣赏》、《长卷三种》、《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意象艺术散论》、《艺林絮语》、《书法鉴赏》、《墨舞》(中央电视台拍摄艺术片)续集解说词、《三秦书法胜迹》等。
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义》、36卷本《于右任书法全集》、《行书临范》、《金文三种》、10卷本《名碑贴学习与欣赏》、5卷本《中国历代名碑帖鉴赏与临习》丛书、《书乡中国》杂志、《中小学书法教材》等。
参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词典》、《中华诗词鉴赏词典》。
1987年获教育部“全国教师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书法一等奖;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书法基础与欣赏》2002年10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被授予西安交大“教学名师”称号;2003年被授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西安交大“师表奖”、“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专题报道;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书法家名人大词典》、《中华当代艺术家》、《中日当代着名书法家集萃》、《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当代书法艺术大成》、日本《91书道年鉴》等中外辞书有传。
讲座题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艺术》
讲评专家

曹其敬
曹其敬,当代着名戏剧导演艺术家。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从事戏剧导演及导演教学工作四十年,曾导演过话剧,歌剧,戏曲等作品约七十部。主要作品话剧《母亲》、《叫我一声哥》、《父亲》、《红尘》;歌剧《苍原》、《屈原》、《沧海》;京剧《西施归越》、《建安轶事》;昆剧《偶人记》、《红楼梦》;壮剧《歌王》;舞剧《星海·黄河》;黄梅戏《徽洲女人》;甬剧《典妻》;越剧《李清照》、《秋色渐浓》等。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等多种全国性奖项。
讲评剧目:田水话剧《12个人》、陈大联话剧《雷雨》、王绍军京剧《长征组歌》
讲评剧目:田水话剧《12个人》、陈大联话剧《雷雨》、王绍军京剧《长征组歌》

查明哲
查明哲,一级导演,导演学(留俄)博士,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导演过诸多剧种舞台作品四十余部,发表论文、剧本约四十万字。作品与个人多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 ,“五个一工程奖”,艺术节“文华剧目·导演奖”,戏剧节“优秀剧目·导演奖”,“导演金狮奖”等。
中国剧协并《中国戏剧》首推“新世纪杰出导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
讲评剧目:冉常建京剧《典妻》、陈晓峰话剧《夜·迷茫》、马达音乐剧《最后的瞬间》
中国剧协并《中国戏剧》首推“新世纪杰出导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
讲评剧目:冉常建京剧《典妻》、陈晓峰话剧《夜·迷茫》、马达音乐剧《最后的瞬间》

陈薪伊
陈薪伊,着名戏剧家,从事戏剧创作61年,前30年从事戏曲、电影和话剧表演,之后从事舞台剧导演、剧本创作至今。导演作品近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特殊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一级导演职称。现任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签约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导演。
陈薪伊导演的作品连续十届十四次获文化部文华奖,其中文华大奖4部, 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及中国戏剧节、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节、各省市戏剧节等各类戏剧奖项;京剧《贞观盛事》和话剧《商鞅》同时入围中国首届舞台剧十大精品工程名列榜首;儿童剧《红领巾》入围第三届舞台剧十大精品工程。歌剧《张骞》、京剧《梅兰芳》获第四届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京剧《贞观盛事》、《梅兰芳》获得第三、四届中国京剧节金奖;因导演歌剧《张骞》获首届中央戏剧学院学院奖导演奖;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导演《奥瑟罗》获首届话剧金狮奖;因成功导演话剧《原野》获首届北京人艺、北大方正特邀导演奖。自中国国家大剧院落成,连续三年为国家大剧院创排了四部歌剧,《图兰朵》、《艺术家生涯》、《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2012《图兰朵》获首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艺术奖最佳导演奖,首届上海白玉兰导演奖,首届弘扬中华文化奖。
陈薪伊导演的作品多次赴海外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并进行演讲等文化交流活动,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赴德国柏林、京剧《夏王悲歌》、《贞观盛事》话剧《商鞅》地方戏曲《徽州女人》《花月影》《红楼梦》《蝴蝶梦》等赴港台、新加坡等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和演讲为传扬中华文化做出卓越贡献!近十年从事午台剧本创作多部,儿童剧《安徒生》、话剧《红楼梦》,黄梅戏《徽州女人》(获曹禺文学奖)出版《陈薪伊导演艺术》《生命档案》 陈薪伊导演风格视野开阔、气势恢弘、又蕴涵着细腻委婉的文化韵味,折 射出对人性和生命,对现实与历史,对个体、民族、国家的理性思考及深沉的求索态势,具有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冲击力,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
讲评剧目:吴朱红话剧《安妮日记》、周小倩话剧《钢的琴》、支涛越剧《心比天高》
陈薪伊导演的作品连续十届十四次获文化部文华奖,其中文华大奖4部, 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及中国戏剧节、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节、各省市戏剧节等各类戏剧奖项;京剧《贞观盛事》和话剧《商鞅》同时入围中国首届舞台剧十大精品工程名列榜首;儿童剧《红领巾》入围第三届舞台剧十大精品工程。歌剧《张骞》、京剧《梅兰芳》获第四届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京剧《贞观盛事》、《梅兰芳》获得第三、四届中国京剧节金奖;因导演歌剧《张骞》获首届中央戏剧学院学院奖导演奖;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导演《奥瑟罗》获首届话剧金狮奖;因成功导演话剧《原野》获首届北京人艺、北大方正特邀导演奖。自中国国家大剧院落成,连续三年为国家大剧院创排了四部歌剧,《图兰朵》、《艺术家生涯》、《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2012《图兰朵》获首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艺术奖最佳导演奖,首届上海白玉兰导演奖,首届弘扬中华文化奖。
陈薪伊导演的作品多次赴海外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并进行演讲等文化交流活动,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赴德国柏林、京剧《夏王悲歌》、《贞观盛事》话剧《商鞅》地方戏曲《徽州女人》《花月影》《红楼梦》《蝴蝶梦》等赴港台、新加坡等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和演讲为传扬中华文化做出卓越贡献!近十年从事午台剧本创作多部,儿童剧《安徒生》、话剧《红楼梦》,黄梅戏《徽州女人》(获曹禺文学奖)出版《陈薪伊导演艺术》《生命档案》 陈薪伊导演风格视野开阔、气势恢弘、又蕴涵着细腻委婉的文化韵味,折 射出对人性和生命,对现实与历史,对个体、民族、国家的理性思考及深沉的求索态势,具有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冲击力,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
讲评剧目:吴朱红话剧《安妮日记》、周小倩话剧《钢的琴》、支涛越剧《心比天高》

黄在敏
黄在敏,研究员、导演。 1963年毕业于原中国戏曲学院导演专业,师从着名导演李紫贵。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中国京剧大百科全书、中国戏曲通论等书籍的编撰工作,主演专着有《戏曲导演概论》、《戏曲导演艺术论》;1964年前后参与过京剧《红旗谱》和《昆仑草》等现代戏的导演创作活动。导演作品有豫剧《程婴救孤》、京剧《李清照》《大漠昭君》、粤剧《野金菊》、锡剧《江南雨》、上党梆子《陈圆圆》等,多次获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各种导演奖项。
讲评剧目:曾帧川剧《灰阑记》、李慧琴晋剧《褒尚论道》、芦珊豫剧《天雪》
讲评剧目:曾帧川剧《灰阑记》、李慧琴晋剧《褒尚论道》、芦珊豫剧《天雪》

廖向红
廖向红,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文学(艺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
常年坚守戏剧教育、创作与科研第一线,先后发表《论导演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的有机融合》等学术论文3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着《音乐剧创作论》,导演了《列兵们》、《远的云、近的云》、《青春觉醒》、《残酷的游戏》、《安道尔》、《爆玉米花》、《秦王政》、《滑稽鬼》、《自选题》、《特殊作业》、《玉鸟“兵站”》、《赤道雨》、《运河谣》等话剧、儿童剧、歌剧和音乐剧作品。以自己在戏剧教学、导演创作和科研领域的探索,为我国的导演人才培养和戏剧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曾荣获“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10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第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中国话研会“金狮导演”奖、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等奖项。
讲评剧目:王鹰傣剧《刀安仁》、王佳健话剧《富春山居图》、蔡菊辉话剧《木匠村官》
常年坚守戏剧教育、创作与科研第一线,先后发表《论导演艺术创作中再现与表现的有机融合》等学术论文30余万字,出版个人专着《音乐剧创作论》,导演了《列兵们》、《远的云、近的云》、《青春觉醒》、《残酷的游戏》、《安道尔》、《爆玉米花》、《秦王政》、《滑稽鬼》、《自选题》、《特殊作业》、《玉鸟“兵站”》、《赤道雨》、《运河谣》等话剧、儿童剧、歌剧和音乐剧作品。以自己在戏剧教学、导演创作和科研领域的探索,为我国的导演人才培养和戏剧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曾荣获“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10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第六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中国话研会“金狮导演”奖、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等奖项。
讲评剧目:王鹰傣剧《刀安仁》、王佳健话剧《富春山居图》、蔡菊辉话剧《木匠村官》

卢昂
卢昂,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导演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中国戏剧“新世纪杰出导演”,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上海市“优秀艺术人才特别大奖”,上海市“曙光学者”并获首届“曙光奖”.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ACC)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利兹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目前在境内、外已执导了各类戏剧作品60余部。连续六次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华奖”、三次“文华导演奖”;六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话剧“金狮导演奖”;其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吕剧《补天》、桂剧《大儒还乡》、豫剧《清风亭上》、壮剧《天上恋曲》连续五次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大奖”(舞台艺术最高荣誉),多次带作品参加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交流活动。
出版的导演理论专着有:《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导演的阐述》、《导演的创作》、《国际导演大师班(2009美国卷)》、《国际导演大师班(2010英国卷)》(主编),以及百余万字的专业论文。
其代表作主要有: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吕剧《补天》、桂剧《大儒还乡》、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豫剧《红果,红了》、昆曲《司马相如》、滇剧《瘦马御史》、越剧《舞台姐妹》、《韩非子》、龙江剧《木兰传奇》、沪剧《石榴裙下》、《露香女》、京剧《十五贯》、《郑成功》(台湾)、实验戏剧《爱与恨》、《王者俄狄》、歌剧《赵氏孤儿》、话剧《船过三峡》、《菩萨岭》、《归来兮》、《罗生门》、《青春残酷游戏》、《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等。
2006年5月2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新世纪杰出导演--卢昂导演研讨会》,这是国内最高级别和规模的导演研讨会。
目前在境内、外已执导了各类戏剧作品60余部。连续六次荣获中国文化部“文华奖”、三次“文华导演奖”;六次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话剧“金狮导演奖”;其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吕剧《补天》、桂剧《大儒还乡》、豫剧《清风亭上》、壮剧《天上恋曲》连续五次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大奖”(舞台艺术最高荣誉),多次带作品参加国际艺术节的演出交流活动。
出版的导演理论专着有:《东西方戏剧的比较与融合》、《导演的阐述》、《导演的创作》、《国际导演大师班(2009美国卷)》、《国际导演大师班(2010英国卷)》(主编),以及百余万字的专业论文。
其代表作主要有: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吕剧《补天》、桂剧《大儒还乡》、花灯歌舞剧《小河淌水》、豫剧《红果,红了》、昆曲《司马相如》、滇剧《瘦马御史》、越剧《舞台姐妹》、《韩非子》、龙江剧《木兰传奇》、沪剧《石榴裙下》、《露香女》、京剧《十五贯》、《郑成功》(台湾)、实验戏剧《爱与恨》、《王者俄狄》、歌剧《赵氏孤儿》、话剧《船过三峡》、《菩萨岭》、《归来兮》、《罗生门》、《青春残酷游戏》、《罗密欧与朱丽叶》(英国)等。
2006年5月2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新世纪杰出导演--卢昂导演研讨会》,这是国内最高级别和规模的导演研讨会。

罗怀臻
罗怀臻 男,1956年出生,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指导,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兼职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授予“昆剧艺术优秀主创人员”称号。自20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和“地方戏曲都市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涉足京、昆、越、沪、淮、川、豫、汉、甬、琼、秦腔、黄梅戏、滑稽戏等诸多剧种剧本创作。代表作品有淮剧《金龙与蜉蝣》、昆剧《班昭》、京剧《西施归越》、甬剧《典妻》、越剧《梅龙镇》等。出版剧作选集《西施归越》、《九十年代》,出版文集《罗怀臻戏剧文集》(6卷)。曾获得各种国家级文艺奖项百余种。部分剧作被译为英、法、日等国文字出版演出。
讲评剧目:李伯男话剧《隐婚男女》、俞正昆剧《占花魁》、林超俊《苦楝树开花的季节》
讲评剧目:李伯男话剧《隐婚男女》、俞正昆剧《占花魁》、林超俊《苦楝树开花的季节》

王晓鹰
王晓鹰,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客座教授。
国家一级导演,导演学博士。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选“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
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并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徐晓钟教授指导下获我国第一个导演专业博士学位。
近年主要导演作品:话剧《理查三世》、《深度灼伤》、《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简·爱》、《肖邦》、《1977》、《荒原与人》、《霸王歌行》、《失明的城市》等;音乐剧《水漫金山》、《雁叫长空》、《断桥》等,歌剧《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越剧《赵氏孤儿》、京剧《辛弃疾》、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并分别为纽约外百老汇和香港、澳门的话剧团体导演《庄周戏妻》、《盲流感》、《屋外有花园》等。
在舞台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导演艺术理论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五十多万字,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论文)等理论专着。
曾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导演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评论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小剧场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京剧节金奖、中国越剧节金奖、“中国文艺评论奖”等全国性大奖。
讲评剧目:翁国生儿童剧《藏羚羊》、郝芸粤剧《海棠亭》、王斌昆曲《1699桃花扇》
国家一级导演,导演学博士。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选“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
19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并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徐晓钟教授指导下获我国第一个导演专业博士学位。
近年主要导演作品:话剧《理查三世》、《深度灼伤》、《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简·爱》、《肖邦》、《1977》、《荒原与人》、《霸王歌行》、《失明的城市》等;音乐剧《水漫金山》、《雁叫长空》、《断桥》等,歌剧《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越剧《赵氏孤儿》、京剧《辛弃疾》、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并分别为纽约外百老汇和香港、澳门的话剧团体导演《庄周戏妻》、《盲流感》、《屋外有花园》等。
在舞台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导演艺术理论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五十多万字,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论文)等理论专着。
曾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导演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评论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小剧场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中国京剧节金奖、中国越剧节金奖、“中国文艺评论奖”等全国性大奖。
讲评剧目:翁国生儿童剧《藏羚羊》、郝芸粤剧《海棠亭》、王斌昆曲《1699桃花扇》

杨小青
杨小青,女,1943年10月12日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导演。曾就读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导演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特聘专家,杭州剧院艺术制作有限公司(杨小青工作室)艺术总监。曾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艺术指导等。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997年荣获中国文联百佳“德艺双馨”会员称号。1998年、2002年分别当选为中共浙江省党代表。200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突出成就奖”.2006年获浙江十大女杰提名奖。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
越剧《陆游与唐琬》、《西厢记》、《红丝错》、《春香传》、《汉武兴邦》、《赵氏孤儿》、《流花溪》、《家》、《李慧娘》、《西施断缆》、《天道正义》、《九斤姑娘》、《班昭》、《狸猫换太子》(2011版)、《虞美人》、明星版《梁祝》、《王羲之》、《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玉簪记》、《简·爱》、《茶花女》、《红色浪漫》、《西天的云彩》、《王羲之》、《少年天子》、《一钱太守》、《洪�》、《南风歌》,学院版青春越剧《红楼人物秀》,昆曲《班昭》、《西施》、《少年游》,京昆剧《桃花扇》、京剧《将军道》、《生活秀》,绍剧《大禹治水》、《真假悟空》、《八戒别传》,瓯剧《高机吴三春》,桂剧《七步吟》,《首届中国艺术节越剧演唱会》、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开幕式《姹紫嫣红��中国越剧名家名段百年盛典》、闭幕式《越女三章》等九十余部大型舞台剧。
主要获奖:
作品曾分别入选2003、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三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度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二度获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十三度获文华新剧目奖,三度获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二度获中国京剧节金奖,中国昆剧节一等奖,多次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和大奖特别奖。八度获文化部文华导演奖,四度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屡获浙江省戏剧节导演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多次获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成就奖、省文化厅艺委会金艺奖等。
讲评剧目:潘昱竹黄梅戏《牛郎织女》、田敬阳评剧《咱们村的新鲜事》、李杰曲剧《惊蛰》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997年荣获中国文联百佳“德艺双馨”会员称号。1998年、2002年分别当选为中共浙江省党代表。200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突出成就奖”.2006年获浙江十大女杰提名奖。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
越剧《陆游与唐琬》、《西厢记》、《红丝错》、《春香传》、《汉武兴邦》、《赵氏孤儿》、《流花溪》、《家》、《李慧娘》、《西施断缆》、《天道正义》、《九斤姑娘》、《班昭》、《狸猫换太子》(2011版)、《虞美人》、明星版《梁祝》、《王羲之》、《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玉簪记》、《简·爱》、《茶花女》、《红色浪漫》、《西天的云彩》、《王羲之》、《少年天子》、《一钱太守》、《洪�》、《南风歌》,学院版青春越剧《红楼人物秀》,昆曲《班昭》、《西施》、《少年游》,京昆剧《桃花扇》、京剧《将军道》、《生活秀》,绍剧《大禹治水》、《真假悟空》、《八戒别传》,瓯剧《高机吴三春》,桂剧《七步吟》,《首届中国艺术节越剧演唱会》、首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开幕式《姹紫嫣红��中国越剧名家名段百年盛典》、闭幕式《越女三章》等九十余部大型舞台剧。
主要获奖:
作品曾分别入选2003、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三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度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二度获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十三度获文华新剧目奖,三度获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二度获中国京剧节金奖,中国昆剧节一等奖,多次获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和大奖特别奖。八度获文化部文华导演奖,四度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屡获浙江省戏剧节导演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多次获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成就奖、省文化厅艺委会金艺奖等。
讲评剧目:潘昱竹黄梅戏《牛郎织女》、田敬阳评剧《咱们村的新鲜事》、李杰曲剧《惊蛰》

张曼君
张曼君,江西人,演员出身,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新世纪杰出导演,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代表作有:
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八子参军》;湖北花鼓《十二月等郎》;京剧《马前泼水》、《水上灯》;昆曲《一片桃花红》;越剧《梅龙镇》;河北梆子《晚雪》;歌剧《杨贵妃》;川剧《欲海狂潮》;湘剧《李贞回乡》;晋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秦腔《花儿声声》等。
曾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并获中国戏剧第11届梅花奖。
讲评剧目:何维粤剧《目连救母》、苗洁晋剧《魂断西湖》、王群秦腔《皇后梦》
主要代表作有:
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八子参军》;湖北花鼓《十二月等郎》;京剧《马前泼水》、《水上灯》;昆曲《一片桃花红》;越剧《梅龙镇》;河北梆子《晚雪》;歌剧《杨贵妃》;川剧《欲海狂潮》;湘剧《李贞回乡》;晋剧《大红灯笼高高挂》;黄梅戏《妹娃要过河》;秦腔《花儿声声》等。
曾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并获中国戏剧第11届梅花奖。
讲评剧目:何维粤剧《目连救母》、苗洁晋剧《魂断西湖》、王群秦腔《皇后梦》